(2011年原發佈於優仕網)

孟子萬章上篇有這麼一段文字: "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。湯崩,太丁未立,外丙二年,仲壬四年。太甲顛覆湯之典刑,伊尹放之於桐。三年,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於桐處仁遷義;三年,以聽伊尹之訓己也,復歸于亳。"  但是, 從未聽說有人責備伊尹以下犯上, 或有不忠不敬君上的指控!  這樣的事, 在秦子、漢伯以後, 在「中國」就注定不會再發生了! 

這件事, 完全與一般對儒家所謂的"君君、臣臣"批評謾罵的內容相反!  儒家雖說"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," 別忘了, 儒家也說"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!"  孟子告齊宣王曰: "君之視臣如手足;則臣視君如腹心;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;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讎。"(孟子離婁下篇)  君臣的關係是相對的, 絕對不是"君要臣死, 臣不得不死"的關係!  君不君, 臣子就可以對君上加以管訓, 如伊尹; 君不君, 以至於荒淫無道, 臣子甚至可以將君上推翻, 革君上的命, 如商湯、周武! 

萬章篇這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: 商湯去世以後, 因太子太甲不學好, 伊尹就把他流放到一個叫桐的地方, 一直到太甲學好了, 並經過伊尹的檢驗確認以後, 才把他迎回亳來就位.  中間共經歷了六年.  這六年中, 由太甲的弟弟外丙即位二年、仲壬四年, 太丁未曾即位.
 

arrow
arrow

    台灣向右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